Search

每當兒童急診病人準備出院,要幫病人預約門診回診時,常被家長問有沒有門診,聽到我是專職急診醫師沒有門診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每當兒童急診病人準備出院,要幫病人預約門診回診時,常被家長問有沒有門診,聽到我是專職急診醫師沒有門診,有的家長甚至會問我下個急診班的時間。最近,一個本身是家醫科醫師的病人家長準備帶孩子離院時,同樣問我有沒有門診,聽到我沒有開門診後很訝異地說:

「您竟然沒有開門診!您看病方式跟其他急診室醫師很不同,若開門診,病人一定超多!」

急診室護理師也常接到家長的電話,問我上班的時間,急診室的默契是不會告知個別醫師班表,只會回答如孩子有需要就帶來急診看診,線上有醫師可以處理。

離開來診量第一的小兒急診室到新的環境,等於是回到十幾年前剛當兒童急診室醫師時的狀況。當年和幾個學長努力治療病人做好醫療服務,慢慢擴大團隊並在中區做出口碑,才將原本來診量中等的小兒急診室做到中區來診量最多。現在打掉重練,感覺像是 RPG 遊戲的存擋或帳號遺失,只能重玩遊戲從新手村開始冒險,孤身一人打怪提升等級,重新尋找夥伴建立隊伍。

現在醫院的董事長和執行長都跟我說,不要太在意短期兒急來診量,我們醫院的文化和你以前待的醫院不同,只要認真看診,來診量自然會慢慢上升,還笑著跟我說,兒童急診要有盈餘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,不要太在意業績,給自己太大的壓力。雖然他們這麼說,我還是無法不在意來診量,因為認知中既然醫院願意花錢投資兒童急診團隊,我就必須做出相應的業績,這是對自己的期許。

其實,我知道捷徑。只要在網路上公開兒童急診班表,我有信心我上班時段的來診量一定暴增,業績馬上明顯提升。有資深護理師問我為什麼不這麼做,我回答:

「急診室是處理急重症的地方,跟門診的形式不同,我不希望急診門診化。再者,我希望家長願意帶孩子到我們急診室看診的理由,不是衝著我的名字,而是出於信任中山附醫急診團隊。」

至於要不要開一般兒科門診,經過深思熟慮,我決定暫時放棄。理由是門診是每週固定時段,容易影響急診排班;再者,開門診需要收治住院病人,目前真的沒有多餘的心力再負責照顧住院病人,因此,現在我還是單純專注在兒童急診業務。

不走捷徑,我堅持採取逐步扎根的做法,做好教育訓練,教導年輕醫師看診技巧和對病人家長該有的應對態度,加強和成人急診醫師的交流,期望民眾可以慢慢認識我們的團隊,慢慢感受到我們的進步,因為我們真的不一樣了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